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印发的《四川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促进办法(试行)》相关要求,以及成都体育学院中华国术院建设发展规划的工作安排,现就成都体育学院中华国术院2025年度科研课题申报事项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聚焦中华国术文化核心价值解码、传统技艺活态传承、现代传播体系构建等关键领域,着力开展中华国术发展规律、演进脉络、时代价值的系统性研究,着力破解制约中华国术现代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与实践瓶颈,构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特色的中华国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通过学术创新推动传统国术资源向现代文化资本转化,为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巴蜀篇章贡献学术智慧与实践方案。
二、研究领域和项目类别
(一)申报者依据“课题选题指南”,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及研究基础自行设计具体题目。
(二)本年度课题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自筹项目和研究生专项四类,重点项目资助5000元,一般项目资助2000元;在读硕博研究生可以所就读单位进行申报。
三、申报要求
(一)重点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近三年在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并承诺在研究周期内保障充足科研时间投入。
(二)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2个年度项目的申报。
(三)凡承担中华国术院课题未通过结项评审者,不得作为本年度课题负责人申报。
四、选题指南
1.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的中华国术现代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2.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术文化发展规律与创新路径研究
3. 新时代中华国术文化创造性转化方法论研究
4. 中华国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构机制研究
5. 武术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范式研究
6.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解码与活化利用研究
7.“一带一路”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符号体系构建研究
8.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武术文化外交功能研究
9. 数字人文技术驱动的武术文化全球传播策略研究
10. 基于循证医学的武术健康促进体系构建研究
11. 武术干预慢性病管理的临床转化研究
12. 传统导引术与现代运动医学的融合创新研究
13. 武术类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与技艺谱系数字化研究
14. 传统武术文化基因解码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
15. 非遗武术校园传承的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研究
16. 武术文化符号的当代艺术转译与传播研究
17. 武术与运动人体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创新
18. 武术文化资源向文旅产业的转化路径研究
19. 峨眉武术文化谱系构建与巴蜀文化认同研究
20. 郑怀贤武学流派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21. 西南多民族武术文化交融的田野调查与比较研究
五、完成时限和结题要求
(一)重点项目研究时间为2年,一般项目、自筹项目、研究生专项研究时间为1年。
(二)本年度项目结题认可的成果形式为专著、论文或研究报告。重点项目需要在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一般项目、自筹项目和研究生专项需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并注明中华国术院资助课题及项目编号。具体结题要求参见《成都体育学院中华国术院课题结题要求》。
六、工作安排
(一)申报时间从即日起至2025年5月10日截止(邮戳日)。
(二)申报书经申报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初步审核后,由科研管理部门汇总本单位所有申报材料,统一报送至成都体育学院中华国术院,个人直接报送不予受理。报送材料包括:
1.审查合格的申请书纸质版一式3份(原件至少1份)和活页3份,用A4纸双面打印。
2.加盖公章的申报汇总表纸质版1份。
以上两种纸质版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10日,电子版(以姓名+单位命名)汇总后发至邮箱:gshuyuan2021@163.com,逾期不予受理。
项目申报需要的各种材料(包括项目申请书、活页、统计表)详见附件1-3。
(三)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通讯初评。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7000字。
七、其他事项
(一)申请人须按照申请书和申报公告如实填写申报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
(二)不得将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申报材料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不得使用与已结题或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提出申请。
联 系 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028)85095603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环湖北路1942号成都体育学院中华国术院,邮政编码:641418
成都体育学院中华国术院
2025年3月25日